两代人,20公里国境铁路,60年时光
2019-03-21
536
一份视为生命的事业 一条走不完的路 当有一个人沿着你的脚印继续前行 你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热情无畏,意志坚定 在血脉连结之外 你们有了理想的延续 在中越交界的国境铁路上

 

一份视为生命的事业

一条走不完的路

当有一个人沿着你的脚印继续前行

你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热情无畏,意志坚定

在血脉连结之外

你们有了理想的延续

在中越交界的国境铁路上

就有这样一对父子

↓↓↓

 

 

南凭铁路是我国面向东南亚便捷的通道,其中凭祥至友谊关段与越南隔河相望。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工务段凭祥线路车间工长陈荣华与父亲陈世坤,用了60多年时光,默默守护着中越交界的20多公里国境铁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以前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把铁路当家,成了铁路人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20岁,陈荣华退伍,进入了凭祥工务工区,从此国境线上多了这对铁道父子兵。

 

寒来暑往,星霜荏苒。与父亲一起工作的时光,陈荣华终身难忘。

 

他工作第一年的大年三十,陈荣华与父亲巡线时发现一处重伤轨,需要紧急处理。工区到病害地点有两三公里,陈荣华扛着沉重的夹板,双腿似灌了铅一般。

 

到达后他想坐下来休息会儿,手脚麻利的陈父便轻松地提起一块夹板安装了起来。陈荣华忍着双脚酸痛,有模有样地学着父亲上好了夹板,刚想邀功,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点了点头。

 

 

收工回家后。“我帮你上药。”父亲的一句话让陈荣华差点湿了眼眶。陈父将陈荣华的外衣脱掉,只见儿子的双肩肿得和两个馒头一样。“疼!”被父亲的药酒一擦,陈荣华立即龇牙咧嘴地叫出了声。“忍着点,我年轻时也是这么过来的。”陈荣华一改工作的严肃,哈哈大笑。

 

 

萧瑟的国境线上,有时几十公里都看不到一个人,守护铁路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力和责任感。那一刻,陈荣华蓦然体会到了父亲对他埋藏在心底的父爱。

 

子承父业 延续使命

父亲教会我,守护这条铁路平安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1992年,陈世坤退休了,陈荣华接过接力棒,父亲8年的言传身教,让他更明白肩上的责任。

 

 

2008年,一场暴雨将湘桂铁路一段线路漫成汪洋。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排出线路上的积水,确保国境联运列车安全行驶,陈荣华立即联系当地边防部队,请求派兵支援。两天两夜,他和边防部队、当地村民一起,在水中鏖战,终于将洪水排尽。当线路放行后的第一列国际联运列车从眼前驶过,他与边防战士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早已被水泡得发白。

 

 

流淌在岁月中的铁路情怀

我们父子俩,把这辈子都给了国境线上的铁路,我们父子看护这条铁路就像看护传家宝一样。

 

82岁的老父亲陈世坤身子骨依然硬朗,精神矍铄。每当看着儿子离家上线路的背影,他似乎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注意安全,注意身体。”父亲陈世坤特别能理解陈荣华,每当儿子外出工作的时候,总不忘叮嘱几句,在他看来这是陈家流传了半个世纪的铁路情怀。

 

 

一甲子岁月,这对驻守在南国大门的铁路父子,无论日光浓烈,暴雨倾盆,都无法阻挡他们为保国门列车运输安全的决心。

 

这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却因为他们的坚守,诠释出了不平凡的意义。

 
本文章来源于人民铁道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